08-20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快速,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1000万千瓦。但我国从北到南不同的海域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海上风电机组服役环境恶劣,环境失效问题突出。如何提高风电机组的环境适应性能,确保海上风电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是行业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
7月24日,中国电研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室”)技术专家团队,受邀前往中国三峡集团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对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和中国三峡集团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台、亚洲最大10MW海上风电机组服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工作。
✦ 图为中国电研专家团队对国内首台10MW海上风电机组进行监测评估
本次评估,国重室技术专家对海上风电机组内外部腐蚀等级、腐蚀速率、盐雾浓度及沉降量等环境参数开展了现场监测,对机组电气设备和结构件开展现场评估,并绘制海上风电机组整机三维腐蚀图谱。数据和结论将应用于东方电气10MW机型的改进与提升,为整机腐蚀防护差异化设计和运维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 该10MW机型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和中国三峡集团联合开发,是目前已投运的额定单机容量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
此前,国重室已经先后完成了中国三峡集团福建兴化湾我国首个海上试验风电场、珠海桂山岛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场、江苏盐城滨海世界最大海上风电场等多个标志性海上风电项目机组的环境适应性监测评估,为金风科技、明阳风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远景能源、海装风电等国内主要海上风电整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监测评估的海上风电机型达10余种,积累了大量的现场数据和丰富的技术经验,相关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中国电研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沿海及海上风电机组环境适应性研究工作,多年技术研究创新,形成了从产品失效分析、环境监测、试验评价到防护控制的技术闭环,服务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形成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在行业广泛应用,成为行业重要的设计和试验依据,助力了我国海上风电持续健康发展。